亞洲年會/B型企業認證 台灣增幅冠亞洲

亞洲年會/B型企業認證 台灣增幅冠亞洲

亞洲年會/B型企業認證 台灣增幅冠亞洲

2016-03-30 07:00:43 聯合報 記者沈婉玉/台北報導

兼顧獲利、社會及環境共好的B型企業(B Corp)在氣候變遷、金融變動的新經濟時代下,成為最重要的企業趨勢。台灣不到一年已有7家企業獲得B型企業認證,是亞洲在最短時間內取得認證企業最多的區域,昨天舉辦第一屆B型企業亞洲年會。

馬英九總統昨出席B型企業亞洲區年會開幕典禮,他致詞時表示,B型企業兼顧員工權益、公司治理、社群經營及環境永續四大面向,創造新的社會價值及商機,是改變世界的新興力量,讓企業從經濟導向變成社會導向、從牟利導向轉向福利導向。

多年倡導王道精神的宏碁電腦創辦人施振榮表示,王道的三大核心信念就是永續經營、創造價值及利益平衡,與B型企業的理念不謀而合。

施振榮說,資本主義及民主政治盲點就是「爭一時、不爭千秋」,因為短期績效獎金多、少投資一點就多賺一點,卻違背永續經營的企業核心價值。社會企業及B型企業是文明重要引擎,要改革資本主義半盲、贏者通吃文化,股東、消費者等所有利害關係人利益平衡,才能長久共存。

與會者問,現代企業講究「狼性」,如何與王道精神共存?施振榮說,「王道是要比誰更王道」,企圖心很強,只是贏的不僅是短期的財務數字,而是有形及隱形的價值都要贏。

B型實驗室歐洲創辦人Marcello Palazzi表示,王道談的企業隱形價值就是品牌商譽,施振榮認同地笑說「大家都叫我品牌先生」。他強調,公司商譽就是最高隱形價值,靠長久累積,企業要從內而外成為良心企業,不能只為獲得B型企業認證。

目前來自全球140多個國家、超過1659家企業取得B型企業認證。Marcello表示,不僅是小型社企,大型企業包含聯合利華(Unilever)等也在爭取認證,在未來的10到20年,企業若不具有B型企業概念就可能會被淘汰。

B型實驗室紐澳創辦人Nadia Woodhouse也說,企業就應該是B型企業,希望追求共享及可永續的繁榮的B型企業理念,成為所有企業的標準。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