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B型企業/中華徵信所 永續指標幫企業評分

台灣B型企業/中華徵信所 永續指標幫企業評分

台灣B型企業/中華徵信所 永續指標幫企業評分

2016-04-02 06:56:18 聯合報本報記者黃昭勇

走進中華徵信所的辦公室,除了歡慶50周年的文宣,還有一個大大的「B」字,這是總經理張大為推動成為B型企業的重要標誌,也是中華徵信所成立55年的一大策略轉變。

中華徵信所是一家專門幫企業打分數的公司,「過去我們用財務指標來排名,檢視企業的興衰與成長。」張大為說,這55年來,看盡台灣企業「起高樓、宴賓客、樓塌了」,才發現我們需要以永續指標來幫企業評分。這包括如何對待員工、供應商,與社會、環境相處,以及企業本身的公司治理。

「大企業不仁,以中小企業為芻狗。」張大為觀察台灣企業成長的這幾十年,以利潤極大化為目標,常常容易出現一些扭曲的現象。他說,B型企業就是希望公司負責人在賺錢之前,可以先定調「安好心、做好事、賺大錢」,一開始就把企業方向定在對的位置,才能讓企業永續經營。

為了檢視B型企業的價值,張大為去年推動中華徵信所通過認證,過程中,張大為與員工共同討論目標,例如,如何把環保的理念落實在企業經營中,員工一起討論辦公室內要不要放垃圾桶?還是集中在同一處?以便將可以回收的紙張等資源,做更有效率的處理。

為了節約能源,員工討論後自訂以部門電費為績效指標,將如何省電變成大家共同關心的事。「過去的經營大多是由上而下的交辦工作,現在還多了由下而上的共同討論。」張大為說,這樣的改變,讓企業的共同價值更能凝聚,也在一次次的討論與文字化過程,將中華徵信所的企業文化更具體的形塑。

透過B型企業認證機構B-Lab的機制,讓企業在照顧員工、影響供應商與社會、環境面向等,都會有一個分數,「有了分數,就會有進步的方向,我們成為與自己競爭。」張大為說,「自己競爭今天要比昨天對社會更好,成為一個真正可以永續經營的企業。」

今年初,張大為與國內的有志之士,共同成立了亞太B型企業協會,他出任首屆的理事長。「B型企業認證的公開、透明與國際化,讓有心做好事的企業有一個共同的語言、相同的檢核標準。」透過這樣的模式,希望可以影響更多企業,「只要台灣的百萬中小企業有更多加入,余願足矣」,他說。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