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上市櫃證券交易市場之簡介

IPO上市櫃證券交易市場之簡介

IPO上市櫃證券交易市場之簡介

 

IPO是什麼? IPO是首次公開發行(英文全名Initial Public Offering,簡稱IPO),主要是企業透過證券交易市場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以供投資者認購,以期募集用於企業發展資金的過程。在台灣IPO證券交易市場主要指的就是上市、上櫃、興櫃及公開發行。當企業IPO首次公開發行募股完成以後,企業的股票就可以在公開市場上進行交易(上市股票在證券交易所;上櫃股票在櫃買中心)。

 

台灣證券交易市場之基本介紹

 目前台灣的證券市場,可以分為集中交易市場及店頭市場,集中交易市場就是所謂的上市股票,其主要監管單位為證券交易所,店頭市場就是所謂的上櫃股票及興櫃股票,其主要的監管單位為櫃檯買賣中心。集中交易市場與店頭市場兩者係為獨立的交易市場,因此,公司在選擇股票發行市場時,如果符合上市條件者,可以選擇直接申請上市,或是先申請上櫃後,如果公司發展順利,達到上市標準者,再申請上櫃轉上市。而興櫃股票主要係公司要上市櫃前的預備市場,故依據相關法令,台灣企業上市或上櫃前均須登錄為興櫃股票於櫃檯買賣屆滿一段時間,方具備上市(櫃)資格。有關其說明如下:

 

1. 上市股票:凡是在「台灣證券交易所」公開發行,且在集中市場掛牌交易的都屬於上市股票。上市企業的實收資本額與獲利等相關條件要求相對較高,在國內資本額大且知名的企業多為上市公司,這些上市企業除了資本額較大,交易也最活絡。

 

2. 上櫃股票:股票交易在「中華民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公開發行,且在店頭市場掛牌交易的都屬於上櫃股票。上櫃企業的資本額與獲利等相關條件相較於上市公司門檻較低。許多新興產業、中小型企業都是上櫃公司。

 

3. 外國企業來台上市、上櫃(簡稱第一上市或第一上櫃):所謂「外國發行人第一上市或上櫃股票」就是外國發行人所發行記名股票未在國外證券市場掛牌交易,而於台灣上市及櫃檯買賣市場初次掛牌交易而言,簡稱第一上市或上櫃。

 在資本市場全球化的趨勢下,企業籌資管道更為多元,上市(櫃)地點也不再侷限於原營運地,選擇理想市場成功上市(櫃),成為企業經營者重要發展策略議題。因此,於97年政府推出外國企業來臺上市(櫃)政策,基於「流通證券、活絡經濟」之願景,致力於協助包含臺商在內之外國企業更便捷地籌措資金,裨益企業轉型升級、擴展成長。也透過企業上市(櫃)後成長茁壯,從而帶動產業壯大,促進就業並帶動經濟發展。而且藉由外國企業紛紛來臺上市(櫃) ,投資人可以於台灣證券市場買賣外國公司股票,更提供投資人對於投資標的多元選擇,有助資金之留駐。

 

4. 興櫃股票:櫃買中心目前設有上櫃股票市場及興櫃股票市場,興櫃市場猶如上市上櫃前的暖身市場,並提供投資大眾認識發行公司之管道,登錄興櫃股票市場之條件不若申請上櫃嚴格,主要係提供公開發行公司於上櫃(市)前,熟悉證券市場相關法規及提升公司知名度之機會,並可自資本市場募集成長所需之資金。

 

5. 創櫃股票:創櫃股票主要係參考美國JOBS Act鼓勵新興成長企業上市豁免規定及股權基礎之群眾集資平台相關規範,規劃建置「創櫃板」。

 

 「創櫃板」主要係取其「創意櫃檯」之意涵為命名,協助富有創意、創新之微型企業順利籌措資金,並透過創櫃達到最終上市上櫃的目標。因此櫃買中心為協助不同規模企業皆有暢通的籌資管道,逐步建構多層次架構特色市場。

 除現有定位為特別適合已公開發行中小型企業及新興產業掛牌之「上櫃股票市場」及「興櫃股票市場」外,櫃買中心於102年8月19日正式啟用「創意集資資訊揭露專區」讓創意者的創意點子可以在網路平台發表,能獲得群眾的支持及取得贊助資金,協助創意者完成創意及夢想,並於103年1月3日正式完成「創櫃板」開板,戮力協助扶植我國微型及小型創新企業之成長茁壯,厚植我國經濟發展之基石,以利國家未來產業之發展。

 


上市櫃申請流程

    企業走向資本市場之路,必須經過三個重要的關卡,即公開發行→興櫃→上櫃或上市,依照現行的法規規定,當企業營運逐漸步入正軌,公司各項制度齊備完整,符合公開發行條件,可向金管會申請公開發行,經金管會證券期貨局的核准即成為公開發行公司;當符合所屬產業及經營具有潛力,且經過二家以上輔導推薦證券商評估及書面推薦者,則可於櫃檯買賣中心申請登錄為興櫃公司;爾後應先在興櫃股票市場交易滿六個月,並且符合上市或上櫃標準條件(如:設立年限、獲利能力、股權分散等等條件)才能申請上市或上櫃,經過台灣證券交易所或櫃檯買賣中心的審查通過,並經金管會證券期貨局核准後,即可在證券市場掛牌交易,成為上市或上櫃公司。
 

相關文章:走在公開發行的十字路口?

IPO內部稽核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IPO上市櫃基本規定

延伸閱讀

回上一頁

推薦文章